原乡想象与现代记忆评田原现代诗中的乡土意象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诗人田原,生于河南漯河,20世纪90年代初赴日留学,后留居日本。虽然移民多年,但田原一直在远离母语语境的异域坚持双语写作,出版过《田原诗选》等诗集,其日语诗集《石头的记
诗人田原,生于河南漯河,20世纪90年代初赴日留学,后留居日本。虽然移民多年,但田原一直在远离母语语境的异域坚持双语写作,出版过《田原诗选》等诗集,其日语诗集《石头的记忆》获日本2010年度第60届“H氏诗歌大奖”,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华人诗人。田原同时致力于诗歌翻译,出版了译著《谷川俊太郎诗选》等。
一、现代诗与乡土意象
施蜇存曾在《又关于本刊中的诗》中提出“纯诗”和“现代诗”的概念,认为“纯然的现代的诗”应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1]6从五四起,白话新诗确实显现出了明显的现代特征,但与传统、与乡土仍血脉相连,并未断裂。如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魏尔伦等影响的李金发,他的诗虽然十分“洋化”,但也常化用空谷、山泉、红叶等深具古典特征的意象。被田原定义为“新时期中国现代诗的一个精神源头”[2]173的朦胧诗,也能在其中听到乡土的回声。田原的诗亦是如此,既具有强烈的现代特征,也大量使用了具有乡土特征的意象。
田原的诗,部分直接以具有乡土特征的意象命名,如《湖》《与鸟有关》《半岛里的蛇》《梦中的树》《梦中的河》《树与鸟》《树》《枯树》《春天里的枯树》等。不以乡土意象命名的诗,也采用了大量贴近自然、贴近乡土的意象。例如《八月》一共用了十九句“八月是××”的句式,其中十四句选用了星、船、狗、鱼、蚊子、鸽子、栀子花、黑蝴蝶、牛虻、冰雹、西瓜籽、树木、落雷火球、蝉、青蛙、蚯蚓、薄荷叶等意象,陈说诗人的八月感受。同样以月份命名的《七月》共七小节,只有一节写到“金属”。而《九月》则通篇都是由云、羊、蝇、蚊、石榴、树等组成的自然场景。同样与时节相关的《春天》一共二十三行,写到了烟囱、树叶、森林、野花、鸟、圆月、船、鲸鱼、化石等,只有第十五行“让城市里的情欲在发蓝的玻璃里膨胀”用到了“玻璃”这一意象,但玻璃其实也是一个古老的意象,只是在工业革命后才逐步普及到日常生活中。《与冬天无关》共有十个小节,从雪到树到枯草及鸟与夜,每一小节的意象构成都围绕着自然,只第九节写到了广场与雕塑。
田原的很多诗并不与乡土直接相关,甚或选题非常抽象,但诗人擅长营构情境,或者增添叙事的成分,具象化地呈现较为抽象的感受、理念等,而承载这些情感或思想的意象多具有乡土特征。例如《音乐》具象化了一个草坪赏乐的情境,《音乐之二》则择取了不同的情境切片,但依然以山村、湖泊、草原、沙漠、河流等为核心意象。《瞬间的哲学》将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第一小节的主要意象是树与骑马的少女,骑马的少女在第三小节再次出现,成为一组随时间发展的动图。《歌声》是一首具有叙事特征的诗,“我”在歌声中的路上向南奔跑,梦中追寻的是蓝色果园,而路左边是白茫茫的水与断桅船、红嘴鸟、白鹭鸶,右侧是荒山、荒漠中的树与野马,空中是老雕,构筑了非常典型的自然空间。《对一个梦的追述》也是以“梦”为主题,诗中的“我们”同样在狼嗥的大地与田野上用镰刀刈庄稼,啃噬报丧鸟的肉与骨。《梦》也是借用父亲撑船的情境诉说诗人的乡愁。
湖、河、水及船、鱼、鹭鸶等水系意象与大地、荒原、山、树、马、蛇、鸟等土系意象频繁出现于田原的现代诗中,加之太阳、风、雪、雨等天气类意象,意象构成立体多维,共同造就了具有乡土特征的诗歌空间。
二、故乡情怀与文学传统
在现代诗中融入大量的乡土意象,此种审美意趣的形成,首先与田原的故乡记忆密切相关。自1991年留学日本起,田原就离开老家长居国外。作为移民诗人,田原脚跨多种文化,在他的诗中也能看到中日文化的碰撞,但他对故乡的认同感十分强烈,屡次强调“故乡是我生存的大地”[2]180。
“故乡”首先是生养了诗人的故乡——河南。童年经验“在作家的心灵里,形成了最初的却又是最深刻的先在意象结构的核心”[3]59,而先在意象结构,正是作家“创作前的意向性准备,也可理解为他写作的心理定式”。[3]59田原的童年生活是在农村度过的,具有农业文明特征的各种自然物象留在诗人的记忆里,并且沉淀为撑持其日后文学创作的丰富矿藏。诸如动物意象中,田原格外偏爱鸟与马。据诗人自陈,这两种动物都在他童年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诗人“小时候是在乡下的鸟声中长大的,从小跟鸟儿们从未有过距离感”[2]181,因为双方对“飞翔和歌唱”的向往,鸟成为与诗人生命最接近的族类。这种感情的深厚与灵魂的相通,让诗人日后见到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鸟时,亦不觉得陌生。所以在田原的诗歌创作中,也就有了一个“既像精灵,又像神明”的意象,一个“自由的使者和象征”。[2]181马,也是田原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是诗人认为最能体现生命美学的动物。诗人认可这种动物,一个原因自然是马自身姿态优美,独立无羁,其文化内涵与鸟是一致的,都承载着诗人对自由精神与诗意的追逐。与鸟意象一样,马意象也不只是美学层面的创造。诗人自幼与马熟悉,小时候常常去马厩看马,近距离观察过这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中都占据重要地位的动物,也曾被大人抱上过马背,尽管最终从马身上摔下来,但并没有改变他对这种动物以及对乡土的深厚情感。
文章来源:《现代装饰》 网址: http://www.xdzszz.cn/qikandaodu/2021/0624/1170.html